(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暮:年末、年底 。
- 章甫:人名,作者 。
- **春夏秋冬客:**一年到头都漂泊在外,像客人一样居无定所 。
- **琴书剑佩身:**身边携带着琴、书、剑和玉佩等物品,象征文雅与尚武兼具。
- **劳卖拙:**辛辛苦苦凭借自己笨拙的才能谋生。
翻译
一整年都漂泊在外四处为客,身边带着琴、书、剑与玉佩相伴。在江湖上辛辛苦苦凭借自己的微薄才能艰难谋生,只是这样漂泊辜负了故乡美好明媚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首句 “春夏秋冬客”,直白地说出自己终年漂泊,一种羁旅之感扑面而来。“琴书剑佩身” 描绘出诗人形象,既有文人的雅好(琴、书),又有武人的风范(剑、佩),写出诗人多才多艺的不凡一面。“江湖劳卖拙” 则生动体现出诗人在江湖闯荡的艰难,以 “劳” 字突出谋生的艰辛,“卖拙” 一种自谦之词,有怀才不遇,只能勉强糊口的无奈意味。末句 “辜负故园春” 情感到达高潮,在辗转奔波中,思念故乡之情愈发浓烈,叹惜自己辜负了故乡的春日美景,表达对故乡深深眷恋以及漂泊在外的落寞。整首诗语言简练,在平淡的叙述中,融入复杂真实的情感,引发人们对游子生活和故乡之思的共鸣。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江宝钗撰)
► 4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