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朱宪使内子宜人卒于潼关寄挽十韵
书来悽楚日,掩镜恨孤鸾。
玉匣伤春晚,瑶妆罢夜阑。
把箫空有忆,撤瑟不成欢。
箧锁芙蓉带,奁收翡翠冠。
旧椷仍墨渍,遗挂并香残。
岳雨铭旌湿,关云帟帐寒。
哀能毁璧赋,心更陨珠酸。
羸博魂应返,千秋泪几弹。
悼亡汾水上,归葬淦江干。
梱得留彤管,松铭奕代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宪使:诗中提及的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 宜人:古代对妇女的美称,这里指朱宪使的妻子。
- 潼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孤鸾:孤独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玉匣:指棺材。
- 瑶妆:美丽的妆容。
- 箫:乐器,这里指音乐。
- 撤瑟:古代撤去琴瑟,表示哀悼。
- 芙蓉带:美丽的衣带。
- 翡翠冠:翡翠制成的头饰。
- 椷(jiān):书信。
- 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 帟帐:帐幕。
- 羸博: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璧赋:指哀悼的文辞。
- 梱(kǔn):门槛。
- 彤管:古代女史官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 松铭:刻在石碑上的铭文。
翻译
书信传来,悲伤的日子里,掩上镜子,怨恨孤独的鸾鸟。 玉匣中伤感春天的离去,美丽的妆容在夜深时结束。 手中握着箫,空有回忆,撤去琴瑟,不再有欢乐。 箱子里锁着美丽的衣带,梳妆盒里收藏着翡翠头饰。 旧信上仍有墨渍,遗物中带着香气。 山雨打湿了铭旌,关云下的帐幕寒冷。 哀伤能写出毁璧的赋文,心中更加酸楚。 羸博的魂魄应会归来,千秋之后泪水仍会流淌。 在汾水上悼念亡者,归葬于淦江边。 女史官留下的记录,石碑上的铭文将代代相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朱宪使妻子去世的深切哀悼。通过“掩镜恨孤鸾”、“玉匣伤春晚”等意象,描绘了失去伴侣的孤独与悲伤。诗中“把箫空有忆,撤瑟不成欢”等句,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无法再聚的遗憾。结尾处“悼亡汾水上,归葬淦江干”等句,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其安息之地的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