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入德州却寄慈仁和尚

鲁门一望水如渑,渐远长安隔五陵。 钜野旆旌苍树出,暮天楼橹白云升。 鸦归返照啼高冢,马饮寒流顾断冰。 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iǎn):古水名,这里指水流。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座汉代帝王陵墓,这里代指长安。
  • 钜野:地名,今属山东省。
  • 旆旌(pèi jīng):古代旗帜的一种。
  • 楼橹:古代用于瞭望的军事建筑。
  • 飞锡:僧人远游。
  • 雁门僧:指远在雁门的僧人,这里用以自比。

翻译

望向鲁门,只见水流如渑,逐渐远离长安,隔绝了五陵的繁华。 钜野之地,旗帜在苍翠的树间若隐若现,暮色中,楼橹高耸,白云缓缓升起。 乌鸦归巢,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高大的坟冢上,马儿饮水于寒流之中,断冰的景象令人注目。 行旅匆匆,僧人远游,驱驰不息,心中对远在雁门的僧人题写书信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渡河入德州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鲁门一望水如渑”以水流喻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渐远长安隔五陵”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留恋与远离的无奈。后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钜野旆旌苍树出”、“鸦归返照啼高冢”,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结尾“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僧友的思念及自愧不如的情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