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本宁太史期游栖霞句曲闻其已从豫章新安过吴门予将渡江次石头待之

东游闻汝访灵威,庐阜鄣山策几挥。 天地可容双剑合,风尘吾乞一筇归。 江边待客歌持楫,汉上逢人问息机。 已约茅君秋月下,藏书须到石门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本宁: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太史:官职名,负责编纂国史和撰写文章。
  • 栖霞句曲:地名,指南京栖霞山和句容县,均为风景名胜区。
  • 豫章新安:地名,指江西南昌和安徽歙县,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 吴门:地名,指苏州,古称吴门。
  • 石头:地名,指南京,古称石头城。
  • 灵威:指神仙或高人的威仪。
  • 庐阜鄣山:地名,指庐山和鄣山,均为风景名胜区。
  • 双剑合:比喻两人或两物相得益彰。
  • 一筇归:指拄着拐杖归隐。
  • 持楫:指划船。
  • 息机:指停止世俗的纷扰,归隐。
  • 茅君:指茅山道士,传说中的神仙。
  • 石门扉:指石门,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听说你东游去拜访高人,庐山和鄣山的美景让你挥笔作诗。天地间能否容得下我们两人的才华相聚,我在风尘中渴望拄着拐杖归隐。在江边等待客人时我唱着划船的歌,在汉上遇到人时我询问归隐的机缘。已经约定在秋月下与茅山道士相会,希望你能带着藏书来到我的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本宁的期待和对自己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东游访仙、庐山鄣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双剑合璧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通过持楫歌、问息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最后,以秋月下与茅山道士相会的约定,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无限憧憬。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