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观山

· 苏葵
曾看佳山历几州,又从三峡放明眸。 蛾眉云髻乱争晓,翠壁丹崖各自秋。 耸处不知蹲处怪,雨中偏较月中优。 胸怀磊落增多少,谁道浮生误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像女子的眉毛。(é méi)
  • 云髻:高耸的发髻,这里用来形容山峰的形状。(yún jì)
  • 明眸:明亮的眼睛。(míng móu)
  • 翠壁丹崖:翠绿的山壁和红色的山崖。

翻译

我曾经看过许多美好的山峰,走过几个州郡,如今又在三峡这里放开我明亮的眼眸尽情观赏。那山峰有的如女子的蛾眉,有的似高耸的云髻,在晨光中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翠绿的山壁和红色的山崖,各自呈现出秋天的韵味。山峰高耸之处有其奇特之处,低蹲之处也有别样的怪异,雨中的山峰相较于月下的山峰更为优美。我的胸怀因此而开阔了许多,谁说人生在世,远行游历是一种错误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山峰的壮丽景色。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如“蛾眉云髻乱争晓”,将山峰的形状比作女子的蛾眉和云髻,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婀娜多姿。“翠壁丹崖各自秋”则通过对山壁和山崖色彩的描写,展现出秋天三峡景色的斑斓。“耸处不知蹲处怪,雨中偏较月中优”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奇特和雨中景色的独特魅力。最后,诗人表达了远行游历对开阔胸怀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三峡的壮美。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