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花和韵

· 苏仲
挥毫曾记昔年游,每爱幽葩傍素秋。 可是水仙遗骨骼,只随烟月伴沧洲。 江山识面扁舟客,天地无心老钓裘。 我亦分明湖海士,轻红留照木兰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蓼(liǎo)花: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花小,呈淡红色或白色。
  • 葩(pā):花。
  •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 钓裘:指渔人和隐士的服饰,这里代指隐士。

翻译

回想往昔挥笔记录自己的游玩经历,我总是喜爱那清幽的蓼花在朴素的秋天旁绽放。或许是水仙花遗留下来的风骨,它只随着烟月相伴在水滨之地。我这个乘扁舟漂泊的过客能识得这江山景色,天地自然无意造就了我这无心世事的老隐士。我也是个分明的湖海之士,那淡淡的红色映照在我的木兰舟上。

赏析

这首诗以蓼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通过回忆往昔游览时对蓼花的喜爱,奠定了感情基调。颔联将蓼花与水仙联系起来,赋予蓼花一种高洁的气质,并强调其与烟月为伴的悠然。颈联中诗人以扁舟客和老钓裘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尾联则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湖海之士的身份,以及蓼花的红色映照在舟上的美好景象,给人以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