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澹子居士新葺野樗亭成招集同赋

未许言高隐,茅亭置水乡。 选苔先覆地,借竹远临墙。 辩古藏俱出,谈空兴倍长。 因僧汲西涧,竟夕发茶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 (chū):臭椿树。
  • 高隐:隐居。
  • 临墙:靠近墙壁。
  • 辩古:谈论古代的事情。
  • 谈空:谈论佛教义理。
  • 竟夕:整个夜晚。

翻译

不说是要追求高远的隐居生活,却在水乡建了一座茅亭。 挑选苔藓先覆盖地面,借竹子远远地靠近墙壁。 谈论古代之事、收藏之物都纷纷呈现,谈论佛教义理兴致更加浓厚。 因为僧人从西边山涧取水,整个夜晚都散发着茶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澹子居士新建成的野樗亭以及众人在此聚会的情景。诗的首联点明茅亭建于水乡,虽未言高隐,却有一份闲适之态。颔联描写了布置茅亭的细节,选苔覆地,借竹临墙,体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巧妙利用。颈联写众人在亭中谈论古代之事和佛教义理,兴致勃勃,显示出文化氛围的浓厚。尾联则以僧人汲水烹茶,茶香弥漫整夜作结,给人以宁静、惬意的感受。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表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和享受。

释古卷

古卷,字破尘。从化人。俗姓邓,原名璁。诸生。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从天然禅师剃落,随入雷峰。因求道过苦,遂以病蜕。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二。 ► 3篇诗文

释古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