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尹恒复中翰

早闻嘉遁辞芸阁,长羡风流一布袍。 林叟惯寻诗兴逸,岳僧频访道情高。 管教白发饶秋镜,别有丹砂胜绿醪。 知是罗浮题已遍,三朝曾不出蓬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遁(jiā dùn):合乎时宜的退隐。
  • 芸阁(yún gé):藏书处,即秘书省。
  • 逸(yì):超逸,闲适。
  • 饶(ráo):多,丰富。
  • 秋镜:指秋日的明镜,喻指白发。
  • 丹砂(dān shā):一种红色的矿物,道教徒认为其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 绿醪(lǜ láo):绿色的美酒。
  • 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为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
  • 蓬蒿(péng hāo):蓬草和蒿草,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翻译

早就听闻你适时地辞去秘书省的官职而退隐,一直羡慕你那风流洒脱如身着一件布袍般的自在。林中的老人习惯于寻找诗的灵感,因而诗兴超逸;山岳中的僧人频繁地来访,可见你的道情高深。任由白发在秋日的明镜中增多,只因你有比绿色美酒更胜一筹的丹砂(追求的精神境界)。知道你已经在罗浮山上题遍了诗,连续三日都未曾走出那荒野偏僻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对尹恒的赞美。首联表达了对尹恒退隐的早有耳闻以及对他风流洒脱的羡慕。颔联通过描写林叟寻诗兴、岳僧访道情,从侧面衬托出尹恒的诗才和道心。颈联写尹恒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胜过对容颜衰老和美酒的关注。尾联则说他在罗浮山题诗遍处,数日未出,体现出他对自然和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尹恒的形象和他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佩和赞赏。诗中的意境优美,既有对人物的刻画,又有对自然景色的暗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释古易

古易,字别行。番禺子。俗姓崔。族本儒家,与从父广慈大师同师天然老和尚。逮终养后,挈其妇与一女一子相继禀具。初为雷峰殿主,迁典客,寻掌书记。尊礼旋庵湛公,恩如父子。临化以手枕卧,顺适而终。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