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留别许班王

相违动几载,相见未盈旬。 又复嗟行役,何以慰劳人。 秣陵风土美,首夏如晚春。 柳外莺声碎,雨后山色新。 子恋秦淮水,予逐京洛尘。 同是天涯客,谁辨出处因。 临岐劝子归,悯默不能陈。 子归无他好,柴门荷主仁。 巨觞置我前,再酌情已申。 各自爱光景,毋令远游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秣陵(mò líng):今南京市的古称。
  • 临岐:指在岔路口分别。
  • 悯默:忧伤不语。
  • (shāng):古代酒器。

翻译

我们分别已有好几年,这次相见还不满十天。 又要叹息奔波的行程,用什么来慰藉疲惫的人呢。 南京的风土人情美好,初夏时节如同晚春。 柳树外黄莺的叫声细碎,雨后的山色格外清新。 你留恋秦淮河的水,我追逐京城洛阳的尘。 我们都是漂泊天涯的人,谁能分辨出仕隐的缘由呢。 在岔路口劝你回去,我忧伤得说不出话来。 你回去没有别的好处,只有简朴的家门承载着主人的仁德。 巨大的酒杯放在我面前,再次斟酒情意已经表明。 我们各自珍惜时光,不要让远行太过频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罗万杰在金陵(今南京)与许班王分别时所作。诗中首先表达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却又即将分别的无奈之情。接着描绘了金陵的美好风光,如初夏如晚春的气候,柳外莺声、雨后山色等,以景衬情,更显离别之伤。然后提到彼此都是天涯漂泊之人,难以分辨出仕与隐的原因,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在分别之际,诗人劝友人归去,虽言语中透露出一些忧伤,但也强调了归去的好处,即能享受柴门的宁静与仁德。最后,诗人通过置酒饯别,再次表明彼此的情谊,同时希望各自珍惜时光,不要频繁远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分别场景和情感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思考。

罗万杰

罗万杰,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冢宰郑三俊澄清吏政,力荐其诚实不阿,破格畀以选事,在职一年,丁内艰归。值岁祲,倡富户出谷平粜,全活甚众。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2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