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时叨承部檄督粮于通州与同僚数以公事往回京师因其经过游览之所分为七题每人作诗以纪其事云太平晓会

· 苏仲
经过莫厌我频来,松径连云古峒开。 一榻风烟供睡卧,数株红紫可徘徊。 家童先我供茶椀,羽客留人共酒杯。 旁有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叨承(tāo chéng):忝受,承受。
  • 部檄(bù 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 (dòng):山洞。
  • (tà):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
  • 羽客:道士的别称。

翻译

我时常承受官府文书的差遣,在通州督查粮食事宜,和同僚多次因公务往返京师,趁着经过的地方游览,将之分为七个题目,每人作诗来记录这些事。这首题为“太平晓会”: 每次经过这里不要厌烦我频繁前来,松树林间的小路连着云,古老的山洞敞开着。 一张床榻上有着清风烟霭可供睡卧,几株开得红艳紫丽的花可以让人留恋徘徊。 家中的僮仆先为我端上茶碗,道士留人和我一起共饮美酒。 旁边有一道门通向世俗之外,花枝临着水,仿若小小的天台。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通州督粮期间的一次游览经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松径、红紫花木)的描写,以及对人物活动(供茶椀、共酒杯)的叙述,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同时,“一门通物外,花枝临水小天台”又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