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绝域:极远的地方。(“绝”读作“jué”) 炎州: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达奚司空:传说中的人物,随商船来中国,后因船坏不能回国,立庙于南海神庙之西。 蛮烟:指边远地区的烟雾,这里指荒凉的景象。
翻译
在这遥远的地方没有回归的日子,炎热的南方之地设立着汉人的官员。 波涛的声音让思乡之梦愈发遥远,大海的颜色映照着干涸的泪痕。 留下的恩泽千秋万代流传古老,边远之地的荒凉历经百代依旧寒冷。 如今才羡慕你,难得的是保持着汉人的衣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波罗庙题写给达奚司空的。诗的首联描绘了达奚司空身处遥远的南方,无法回归故乡,而此地却有汉朝官员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和遥远的氛围。颔联通过波声和海色,进一步烘托出达奚司空的思乡之情和悲伤之感,那遥远的波涛声让他的乡梦更加遥不可及,大海的颜色似乎也映照着他干涸的泪痕。颈联则从时间的角度,强调了达奚司空所留下的恩泽久远,以及边远地区长期以来的荒凉。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达奚司空的羡慕,羡慕他能够保持着汉人的衣冠,这里可能蕴含着对文化传承和坚守的一种思考。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达奚司空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生的感慨。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六贞词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赠余二闻 》 —— [ 明 ] 释今无
- 《 送赵粮宪霞湄终养归山东 》 —— [ 明 ] 释今无
- 《 送王笃生作宰文昌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秋予以乞经从燕台南归留滞白门顿弟在吴门专侍至之住数日去陵阳订其复至白首天涯易散难聚不已之情未欲遽远且天老人住山无力世乱难安相与共依座下此什送之并似六康居士念予亦一编户民也 》 —— [ 明 ] 释今无
- 《 夏日刘峡石侍御杨肃如太守高图麟郡丞郑锡之别驾朱说梅明府相过刘侍御有作奉和原韵 》 —— [ 明 ] 释今无
- 《 陈柱江应策不第以诗慰之且言别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