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歌

五溪西南山刺天,千盘万箐幽且坚。 岚腥水毒不可渡,昏昏白昼沉乌鸢。 帝窜三苗曾此地,或云槃瓠居仍传。 魑魅过从喜得侣,山川感召生何偏。 窄衫鬌髻号鬼国,腰镰挟弩亲农田。 迩来跳梁犯楚塞,下令用兵垂十年。 武陵屡奏南征曲,毕口频移上将权。 已闻调发牵两省,况复节制同三边。 未见泸水走孟获,空留铜柱镌文渊。 将军胄出西平王,忠武世业何煌煌。 生来相貌似熊虎,口谈韬略虬髯张。 往时提军入镇篁,叱咤诸蛮如犬羊。 时危正藉酬恩力,志奋宁须绝技长。 即今头衔比都统,兼报开府临辰阳。 胸中礌嵬富群策,胡为噤不呻苏吭。 岂欲万全报天子,伐心在谋不在强。 老我无能抱图史,染翰濡毫发语狂。 拟作五溪旋凯赋,且待将军投报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四川交界处。(“溪”读作“xī”)
  • (qìng):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 (lán):山里的雾气。
  • 乌鸢:乌鸦和老鹰。
  • 帝窜三苗曾此地:相传上古时代,帝尧将三苗部落流放到此地。
  • 槃瓠(pán h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南蛮的祖先。
  • 魑魅(chī mèi):传说中山川间的鬼怪。
  • 鬌髻(duǒ jì):一种发髻。
  • 迩来:近来。
  • 跳梁:跋扈,强横。
  • 楚塞:指楚国的边界。
  • 南征曲:指征伐的乐曲,这里指征讨的命令。
  • 毕口:指不停地。
  •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金沙江。
  •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 铜柱:古代常作为边界的标志。
  • 文渊:可能指马援,字文渊,东汉名将,曾南征交趾,立铜柱以表功。
  • 西平王:这里指李将军的祖先,唐朝名将李晟因功封西平郡王。
  • 忠武:李晟的谥号。
  • 礌嵬(lěi wéi):指众多的样子。
  • 染翰濡毫:指蘸笔书写。

翻译

五溪的西南山高耸入云,千盘万箐幽深坚固。 山里雾气腥膻水有毒性难以渡过,昏昏沉沉的白昼里乌鸦老鹰也会坠落。 帝尧曾将三苗流放到此地,有人说槃瓠的后代仍然居住在这里。 鬼怪在这里出没喜欢找到同伴,山川的感召为何如此偏颇。 穿着窄衫梳着鬌髻的人称这里为鬼国,他们腰里别着镰刀带着弓弩亲自耕种农田。 近来蛮人强横地侵犯楚地边塞,朝廷下令用兵已经将近十年。 武陵多次上奏南征的命令,不停地调换上将的兵权。 已经听说征调涉及两个省份,何况又像节制三边一样重视。 没看到像泸水之战收服孟获那样的胜利,只空留下像马援立铜柱那样的记载。 将军是西平王的后裔,忠武的世业多么辉煌。 生来相貌像熊虎一样威猛,谈论韬略时胡须张开。 过去率领军队进入镇篁,呵斥诸蛮人像对待犬羊一样。 时势危急正需要他报答皇恩之力,心志奋发哪里需要特别的技能。 如今他的头衔堪比都统,并且被任命为开府镇守辰阳。 他胸中富有众多策略,为何沉默不发出声音。 难道是想万全之策报答天子,进攻的关键在于谋略而不在于强大。 我年老无能只能抱着图史,蘸笔书写时话语有些张狂。 打算创作五溪凯旋的赋文,暂且等待将军传来捷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溪地区的艰险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传说,同时叙述了近来蛮人侵犯楚塞,朝廷派兵征讨的情况。诗中对李将军的身世、相貌和过去的战功进行了描述,强调了他的忠勇和韬略。然而,当前的战局似乎并不顺利,诗人对此表达了一些思考,认为取胜的关键在于谋略而非单纯的武力。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虽年老无能,但期待着将军能够传来捷报,自己好创作凯旋赋。

整首诗意境宏大,将历史、地理、战争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将军的期望。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如“五溪西南山刺天,千盘万箐幽且坚”“岚腥水毒不可渡,昏昏白昼沉乌鸢”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策略的一些看法,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罗洪先

罗洪先

明江西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罗循子。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寻告归。十八年召拜春坊左赞善,疏请预定东宫朝仪,忤旨罢为民。卒后,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谥文恭,一说文庄。私淑王守仁,宗“致良知”之说,而有所修正。足迹所历甚广,注重考察,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算数诸学,无不穷究。有《冬游记》、《念庵集》等。 ► 7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