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污渠:污水沟。(污,wū,浑浊的水;渠,qú,水道)
- 野水滨:野外的水边。(滨,bīn,水边)
- 漫缤纷:到处乱飞。(漫,màn,满,遍;缤纷,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 劳劳:辛劳、忙碌的样子。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粟(sù):小米。
- 终宵:整夜。(宵,xiāo,夜)
- 露筋人:据《高邮州志》记载,有女子夜过高邮,蚊多,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女云:“吾宁死,不可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后人为之立祠。此处用露筋人来对比蚊子的可恶。
- 纵饶:纵使、即使。
- 吮(shǔn):吸。
- 腥腥血:血腥的气味,这里指人血。
- 旬:十天为一旬。
翻译
蚊子生长在污水沟和野外的水边,转而侵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到处乱飞。它们辛辛苦苦地用那如针一样的嘴,然而身形纷乱还不如半粒小米大。让整夜挥扇的人烦闷难耐,蚊子实在是太可恶了,而那坚守贞节的露筋人是多么无辜啊。即使蚊子饱吸了人血,在寒冷的西风中它们又能存活几天呢?
赏析
这首诗以蚊子为主题,对其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蚊子的生长环境和它们侵入人境的行为,表现出蚊子的讨厌。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蚊子辛劳地用针嘴吸血,却身形微小,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微不足道和令人厌烦。“闷杀终宵挥扇客”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被蚊子困扰的情景,而“何辜千载露筋人”则通过对比,凸显了蚊子的可恶和露筋人的无辜,增强了批判的力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蚊子的不屑,认为它们即使吸血,也难以长久存活。整首诗语言生动,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蚊子的厌恶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扰人害虫的普遍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