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三泖渔庄雅集图,为非石赋

薄阴不散湖天暮,一丸飞破云影。积翠苔矶,嫩寒帘幕,早是离筵乍整。眠鸥梦警。又叶响菰蒲,挂帆风紧。惜别回头,九峰如睡髻鬟冷。 华年容易去也,叹欢悰渐减,鸿泥重认。明月街头,软红尘里,两地相思分领。暗搔吟鬓,怕倦侣天涯,带围消损。一笛山阳,醉魂愁又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城路:词牌名,源于南唐后主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 泖渔庄:可能是地名,指一个位于湖泊边的渔家庄园。
  • 非石赋:戴延介自拟的题目,暗示此词并非正式的赋体。
  • 薄阴:淡淡的云层。
  • 一丸:形容太阳或月亮像球一样。
  • 积翠:苍翠的绿色。
  • 苔矶:长满青苔的岩石。
  • 帘幕:帷幕或窗帘。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乍整:刚刚布置好。
  • 眠鸥:栖息的水鸟。
  • :惊醒。
  • 叶响:风吹过植物发出的声音。
  • 菰蒲:水生植物,此处代指水边环境。
  • 挂帆风紧:风力大,船帆紧绷。
  • 九峰:可能指周围的山峰,形容其形状如发髻。
  • :此处形容山峰在冷风中的静谧。
  • 华年:青春年华。
  • 欢悰:欢乐的心情。
  • 鸿泥:鸿雁足下的泥土,比喻旧日的足迹或记忆。
  • 明月街头:明亮的月光照在繁华的街道上。
  • 软红尘里:形容都市的繁华和世俗。
  • 两地相思: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思念彼此。
  • 倦侣天涯:远在他乡的伴侣。
  • 带围消损:形容因思念而消瘦。
  • 山阳笛:源自《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山阳之笛”,此处泛指哀怨的笛声。
  • 醉魂愁又醒:借酒浇愁,醒来后愁绪更深。

翻译

傍晚时分,淡淡的云层笼罩着湖面,夕阳穿透云层,留下一片光影。翠绿的苔藓覆盖在湖边的岩石上,微寒的空气让帷幕轻轻摇曳,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结束的离别宴席。水鸟被风声惊醒,水边的芦苇丛中传来沙沙声,船帆紧随疾风而起。回首望去,九座山峰静静地沉睡,如同冰冷的发髻。

青春岁月总是轻易流逝,感叹欢愉的心情逐渐减少,那些曾经的记忆仿佛再次浮现。在明亮月光下,街头的繁华与我们相隔万里,两地的人儿都在默默承受着相思的煎熬。独自抚摸着斑白的鬓发,害怕远方的伴侣因为思念而日渐消瘦。山阳的笛声响起,醉意中的灵魂被愁绪唤醒,那份忧郁无法逃避。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离别图景,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湖光山色、离别氛围以及人物的情感世界。词人通过“薄阴”、“眠鸥”、“明月”等意象,渲染了凄清而富有诗意的环境。同时,通过对“欢悰渐减”、“两地相思”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离别后深深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常感慨。结尾处的笛声和醉魂,更增添了词境的哀婉与无奈,整首词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戴延介

字受滋,号竹友,安徽休宁籍,寄居吴门(今江苏苏州)。官巵部郎中。写兰竹,神韵超逸,书学黄坚以意趣胜。著《银藤花馆词》。 ► 1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