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周司训教政遗思卷

缅怀三代士,学以济物成。 惓惓致泽心,岂在口耳精。 圣涯去已远,随世图功名。 不有奎聚贤,斯道孰主盟。 天命凛攸畏,人穷亦堪矜。 体用收一原,庶无沗所生。 我从归田来,间入新安城。 过从得周君,岭海人中英。 尚友古贤豪,不与流俗争。 黉宫受规约,一一知躬行。 文章谢葩藻,材器多恢宏。 有时奉檄往,署事花封厅。 一挥举错间,居然得民情。 刻覈我何有,迂阔劳讥评。 屈指九寒暑,松桧无渝青。 孤舟载行李,夹路闻歌声。 惟时秋雨霁,祖道开江亭。 屏山翠可飧,练水濯发明。 一杯属君饮,及此天衢亨。 达道须壮年,日月无留停。 丈夫志有在,岂为春花荣。 蹇予洛党裔,茕茕抱遗经。 况生紫阳里,半世惭幽贞。 习魔固有种,放罪容归耕。 所愿天子圣,众彦登王庭。 君行倘有合,凤鸟一日鸣。 治教炳前烈,周道无欹倾。 吾党重遗思,远大兹发萌。 睽违意难极,斜阳下林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缅怀:深情地怀念。
  • 惓惓:形容非常诚恳、恳切。
  • 奎聚:指星宿聚集,比喻贤才聚集。
  • 凛攸畏:敬畏天命。
  • :同“愧”,羞愧。
  • 黉宫:古代的学校。
  • 葩藻:华丽的辞藻。
  • 奉檄:接受命令。
  • 举错:处理事务。
  • 刻覈:严格审查。
  • 蹇予:谦辞,指自己。
  •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 紫阳:地名,指紫阳书院,位于安徽。
  • 幽贞:隐居守正。
  • 习魔:指不良的习惯或风气。
  • 放罪:宽恕罪过。
  • :有才学的人。
  • 治教:治理和教化。
  • 睽违:分离,不在一起。
  • 林坰:郊野。

翻译

深情地怀念三代的士人,他们的学问是为了造福万物。他们诚恳地致力于为国家带来利益,而非仅仅精通言辞。如今,我们离圣人的境界已经很远,只能随波逐流追求功名。如果没有贤才聚集,这些道理谁来主导呢?我们敬畏天命,也同情那些困苦的人。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免羞愧于自己的生命。

自从我归隐田园以来,偶尔会进入新安城。在那里,我有幸遇到了周君,他是岭海地区的杰出人物。他崇尚古代的贤豪,不与世俗争斗。在学宫中接受教育,他一一亲自实践。他的文章超越了华丽的辞藻,他的才能和器量都非常宏大。有时他接受命令前往,处理花封厅的事务。他处理事务的方式,显然深得民心。我何曾有过严格的审查,我的迂腐和劳碌常常受到讥评。

屈指一算,已经过去了九个寒暑,松树和桧树依然青翠。我带着行李乘着孤舟,沿途听到歌声。那时秋雨初晴,我们在江亭举行告别仪式。屏山翠绿可餐,练水清澈照人。我请你喝一杯,趁此天路亨通。达道需要壮年,日月不停留。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只为春花而荣。

我,一个洛党的后裔,孤独地抱着遗留的经典。何况我生于紫阳,半生都在隐居守正。虽然我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宽恕罪过让我可以归耕。我所愿的是天子圣明,众多才俊能够登上王庭。如果你能与他们相合,凤凰一日鸣叫。治理和教化能够继承前人的辉煌,周道就不会倾斜。

我们这些同道中人,将会深深怀念这些思考,因为它们是远大理想的萌芽。分离让人难以忍受,斜阳已经落在了林间的郊野。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对周司训的赞颂和告别之作。诗中,程敏政深情地回顾了周司训的学问和品德,赞扬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实践能力强,深得民心。同时,程敏政也表达了自己对周司训的敬仰和不舍,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