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西安王太守

太守王公家太行,埋玉虽久声琅琅。 我观东海笔循吏,生色澹沲如登堂。 公初作官不择禄,海上二州成善俗。 后来坐治海丰城,百姓至今犹聚哭。 西安大郡称关中,贤守只云王海丰。 当时去思耿未已,棠阴白草悲秋虫。 人言仕学皆前定,阴功不似公家盛。 三世相传五马符,前有金华后安庆。 安庆高文如乃公,不久报政蓬莱宫。 玺书锦袍还旧物,墟里一日生春风。 我忆王公渺何处,遗泽不随漳水去。 观风使者问先贤,认取庭前古槐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埋玉:比喻贤才去世。
  • 声琅琅:形容声音响亮清脆。
  • 生色:增添光彩。
  • 澹沲(dàn tuó):形容水波荡漾。
  • 循吏:遵循法度的官吏。
  • 海上二州:指海丰城所在的地区。
  • 坐治:治理。
  • 聚哭:聚集哭泣,表示哀悼。
  • 去思:离别的思念。
  • 棠阴:棠梨树荫,比喻恩泽。
  • 阴功:暗中积下的功德。
  • 五马符:古代官吏的印信,代指官职。
  • 金华安庆:地名,此处指王公家族的官职传承。
  • 报政:报告政绩。
  • 蓬莱宫:神话中的仙宫,比喻朝廷。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锦袍:华丽的官服。
  • 墟里:村落。
  • 观风使者:指考察民情的官员。
  • 庭前古槐树:象征王公家族的荣耀和历史。

翻译

太守王公的家族源自太行山,虽然他已经去世很久,但他的名声依旧响亮。我看到东海的笔记录了遵循法度的官吏,他们的形象在水中荡漾,仿佛登堂入室。王公最初为官并不计较俸禄,他在海上二州创造了良好的风俗。后来他治理海丰城,百姓至今仍然聚集哭泣以示哀悼。西安大郡位于关中,人们只说王海丰是贤明的太守。当时离别的思念依旧挥之不去,棠梨树荫下的白草在秋虫的悲鸣中显得更加凄凉。人们说仕途和学问都是命中注定,但王家的暗中功德远超常人。他们家族三代相传官职,前有金华,后有安庆。安庆的文章如同他的父亲,不久后他的政绩被报告到朝廷。皇帝的诏书和华丽的官服归还了旧物,村落中一日之间仿佛生出了春风。我回忆起王公,不知道他现在何处,他的遗泽似乎没有随漳水流去。考察民情的官员询问先贤的事迹,只需认出庭前那棵古老的槐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太守王公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家族荣耀的赞颂。诗中通过描绘王公的政绩和百姓的哀悼,展现了其深厚的民望和功德。同时,通过对王家三代官职传承的叙述,强调了其家族的显赫和荣耀。最后,以庭前古槐树为象征,寄托了对王公家族历史和荣耀的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先贤的一种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