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坂行一首奉挽汪隐君夫妇并赠其子佥宪希颜
大坂之山多桧松,大坂之水多鰅鳙。
采山钓水无异姓,只有汪氏称名宗。
汪氏之先本王子,靖乱尤能保终始。
后来亦有唐端公,遂与州民共生死。
两公庙食八百年,云礽何止人三千。
出者处者恒有道,往往读书并力田。
迩来积庆谁堪数,一族咸推佥宪父。
父耕子读两无惭,那更深闺有慈母。
当今天子明孝人,每下恩典旌贤臣。
九原伉俪虽莫作,高堂五采明丝纶。
我观汪氏庆未己,科第联翩一时起。
叔侄兄弟凡六人,冠盖如云照墟里。
大坂水清山更奇,中有汪家双墓基。
他时添取石翁仲,为尔重书先德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桧松:一种常绿乔木,这里指山上的树木。
- 鰅鳙:鱼名,这里指水中的鱼类。
- 名宗:显赫的家族。
- 靖乱:平定叛乱。
- 端公: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庙食:指死后受到祭祀。
- 云礽:后代子孙。
- 力田:努力耕种。
- 佥宪:官名,指司法官员。
- 九原:指墓地。
- 伉俪:夫妻。
- 五采:五彩,指华丽的装饰。
- 丝纶:指皇帝的诏书。
- 科第:科举考试。
- 联翩:连续不断。
- 墟里:村落。
- 石翁仲:石雕的人像,常用于墓地。
- 先德碑:纪念先人功德的碑文。
翻译
大坂的山上长满了桧松,大坂的水中游着鰅鳙。在这片山水间,只有汪氏家族声名显赫。汪氏的祖先原本是王子,不仅平定了叛乱,还能保持忠诚至终。后来又有一位唐代的端公,与州民共同生死。这两位先祖受到八百年的祭祀,他们的后代子孙众多,不计其数。无论是外出还是留守,汪氏族人都恪守道义,多数人读书并努力耕种。
近年来,汪氏家族的积庆无人能及,一族中最受推崇的是佥宪的父亲。父亲耕种,儿子读书,两者都无愧于心,更不用说家中的慈母了。当今的天子明察孝道,经常下诏表彰贤臣。虽然九泉之下的夫妻已无法相见,但家中的五彩装饰和皇帝的诏书依然光彩夺目。
我看汪氏的福庆还未结束,科举考试中接连有人中举。叔侄兄弟共有六人,他们的官职和声望如同云彩般照耀着村落。大坂的水清澈,山更加奇异,汪家的双墓就坐落在这里。将来添置石翁仲,为你们重写先德碑。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汪氏家族的显赫历史和家族美德,通过描述大坂的自然景观和汪氏家族的历史事迹,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传承。诗中不仅赞美了汪氏家族的忠诚、勤劳和学识,还特别提到了家族中的女性角色,体现了对家族中女性角色的尊重。通过科举考试的成功和家族的荣耀,诗人表达了对汪氏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上,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是对汪氏家族的一次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