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见。
- 丞相祠:指纪念文天祥的祠堂。
- 故宫:指元朝的皇宫。
- 铜人:指铜铸的人像,这里可能指元朝的遗迹。
- 沧海楼船:比喻元朝的统治力量。
- 紫宸 (chén):帝王的代称。
- 赤手:空手,比喻没有武器或援助。
- 擎 (qíng):举起。
- 西坠日:比喻宋朝的衰落。
- 丹心:忠诚的心。
- 北来尘:比喻元军的侵略。
- 元主:元朝的皇帝。
- 庙宇:指纪念文天祥的祠堂。
- 宋臣:指文天祥。
- 燕山:山名,位于今河北省,这里指北方。
- 仞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高节:高尚的气节。
- 嶙峋 (lín xún):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这里比喻文天祥的气节坚不可摧。
翻译
元朝的皇宫里,芳草依旧,铜人默默哭泣,沧海中的楼船象征着元朝的统治。文天祥空手想要支撑起西沉的太阳,即宋朝的衰落,他誓要用忠诚的心扫除北方的尘埃,即元军的侵略。万里山河最终归于元朝的统治,但千年庙宇依旧祭祀着宋朝的忠臣文天祥。抬头望向北方的燕山,不知其高几仞,至今文天祥的高尚气节依旧坚不可摧,与山石一般嶙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天祥忠诚与牺牲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西坠日”比喻宋朝的衰落,“北来尘”比喻元军的侵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天祥的抗争与牺牲。结尾的“高节共嶙峋”更是以山石的坚硬比喻文天祥的气节,表达了对其不朽精神的崇高敬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文天祥精神的一种传神写照。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五 》 —— [ 明 ] 黄仲昭
- 《 田家词 》 —— [ 明 ] 黄仲昭
- 《 奉和袁主事登甘露寺多景楼韵 》 —— [ 明 ] 黄仲昭
- 《 登辟支岩追次柯竹严先生韵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次陆宪长元日即时口和四首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致仕归言怀效吴体四首 其四 》 —— [ 明 ] 黄仲昭
- 《 大雨雪六首 其三 》 —— [ 明 ] 黄仲昭
- 《 效古十九首 其十二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