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子暇见访同牧斋次韵三首

招得无家一布袍,留连酒圣狎诗豪。 林端水聒归潭静,云里峰来跂石高。 晓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涛。 山中入夏先凉冷,便约湖心弄小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á):亲近而不庄重。
  • (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 (qí):踮起脚尖。
  • (piáo):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
  • (dāo):小船。

翻译

邀请了一位无家可归的布衣朋友,与他一起沉醉于美酒与诗篇之中,亲近而不拘束。在树林边,水声喧闹后归于潭水的宁静,云中的山峰似乎踮起脚尖,显得石头更高。清晨的案几上,阳光与竹叶上的露水交融,夜晚则用瓢舀起月光,煮沸松涛之声。山中入夏,却先感受到凉意,于是便约朋友乘小船去湖心游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闲适时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清凉。诗中“林端水聒归潭静,云里峰来跂石高”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声音与视觉的对比,表达了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后两句“晓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涛”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清晨与夜晚的不同景致,以及与友人共享的诗意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宁人,侨居嘉定,字孟阳,号松圆。应试无所得,折节读书。工诗善画,又通晓音律。钱谦益罢归,筑耦耕堂,邀嘉燧读书其中。阅十年返休宁,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