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寒流几派泻层湍,声撼长空去不还。 夜半忽惊清梦觉,却疑风雨响琅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uān):急流的水。
  • 琅玕 (láng gān):古代指美玉或玉石相击的声音,这里比喻水声清脆悦耳。

翻译

几条寒冷的溪流在层层急流中倾泻而下,声音震撼着长空,一去不复返。夜半时分,这声音突然惊醒了我的清梦,让我怀疑是风雨中玉石相击的响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寒流急泻的景象和其震撼人心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中“声撼长空去不还”一句,既展现了水声的宏大,又隐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后两句则巧妙地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将水声比作风雨中的玉石之声,增添了诗意的神秘与美感。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