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饭管洪尹珍主事家有怀亡弟

去年过彭城,朔风萧萧征马鸣。今年过彭城,东风渺渺扁舟行。 渐觉此身为客惯,才见花飞又花绽。南去北来曾几时,随阳却似云中雁。 九里峰前春草芳,百步矶头春水长。偶然一饭剪银烛,行河使者尚书郎。 逍遥堂空谁作主,感慨当时对床语。归来展转不成眠,独倚篷窗听风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彭城:今江苏徐州。
  • 朔风:北风。
  • 征马:旅途中的马。
  • 渺渺:形容水波连绵不断的样子。
  • 扁舟:小船。
  • 随阳:指雁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 九里峰:徐州的一处地名。
  • 百步矶:徐州的一处地名。
  • 剪银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 行河使者:指负责河道管理的官员。
  • 尚书郎: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作者自己。
  • 逍遥堂:指作者在徐州停留时的住所。
  • 对床语:指与亡弟共寝时的谈话。
  • 篷窗:船上的窗户。

翻译

去年我经过彭城,北风呼啸,旅途中的马儿嘶鸣。今年我再次经过彭城,东风轻拂,我乘着小船缓缓前行。

渐渐地,我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刚看到花儿凋谢,转眼又见花儿盛开。南来北往,时间匆匆,我就像那随季节迁徙的雁群。

九里峰前的春草郁郁葱葱,百步矶头的春水悠悠流淌。偶然间,我在一户人家享用了一顿晚餐,烛光下剪去烛花,那是一位负责河道管理的尚书郎的家。

逍遥堂空荡荡的,无人做主,我感慨起与亡弟共寝时的谈话。回到住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独自倚靠在船窗上,聆听风雨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经过彭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亡弟的怀念。诗中,“朔风”与“东风”、“征马鸣”与“扁舟行”等意象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与变迁。后文通过对逍遥堂的描写和对床语的回忆,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亡弟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程敏政的诗歌才华。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