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帝广成子问道图

忆昔广成子,讲道崆峒山。 抗颜为帝师,相与炼九还。 坐令千岁人,绿发而朱颜。 一朝乘龙去,下顾悲尘寰。 药垆莽犹存,逸驾不可扳。 兹事传已久,无乃空投难。 灵均赋远游,魂销汨罗湾。 邹欣注参同,寂寞蓬莱班。 我读古仙经,一一廋且悭。 或恐妙契者,不在文词间。 灵洞何幽幽,鼎湖亦潺潺。 胜境虽足爱,赋予诚疏顽。
拼音

所属合集

#崆峒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成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黄帝曾向他求教。
  • 崆峒山: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传说中广成子修炼的地方。
  • 抗颜:正面对抗,这里指广成子面对黄帝,不卑不亢。
  • 帝师:皇帝的老师,这里指广成子是黄帝的导师。
  • 九还:道教术语,指九转还丹,一种炼丹术。
  • 乘龙:古代神话中仙人升天的象征。
  • 药垆:炼丹的炉子。
  • 逸驾:指仙人的车驾,比喻仙人的生活方式。
  •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屈原。
  • 汨罗湾:屈原投江的地方。
  • 邹欣:不详,可能指某位古代学者。
  • 参同:道教经典,全名《参同契》。
  •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常用来比喻仙境。
  • 廋且悭:隐晦而吝啬,这里指古仙经的内容难以理解。
  • 妙契: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 鼎湖:神话中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

翻译

记得从前,广成子在崆峒山讲授道法。他面对黄帝,不卑不亢,成为了皇帝的导师,一同修炼九转还丹。他的教导使得人们能够长寿,头发绿而面色红润。有一天,他乘龙升天,向下看尘世,感到悲伤。他的炼丹炉还在,但他超脱的生活方式已无法企及。这些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但似乎只是空洞的投射。屈原在《远游》中表达了他的灵魂在汨罗湾消逝的悲伤。邹欣注解《参同契》,却在蓬莱仙境中寂寞。我读古代的仙经,内容隐晦而吝啬,或许真正深刻的理解并不在文字之中。灵洞幽深,鼎湖水潺潺,这些胜景虽然令人喜爱,但我的领悟能力实在有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广成子传说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悲悯。诗中,广成子的形象被描绘得既神秘又崇高,他的修炼和升天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理想。同时,作者通过对屈原和邹欣的提及,暗示了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深刻思考。最后,作者对自己的领悟能力表示谦逊,反映了对仙境和道法的敬畏与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道教文化和仙人传说的独特理解。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