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和陶诗

· 童冀
西京全盛时,金城高且完。 十二罗通衢,四方萃衣冠。 金张贵公子,锦衣照朱颜。 甲第连云霄,车马塞城关。 鸡鸣趋青琐,日晏下朝端。 琼楼启华宴,瑶瑟发清弹。 吴娃引赵女,妙舞翔凤鸾。 亦知衡门下,士不免饥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京: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 金城:坚固的城墙,比喻城池坚固。
  • 罗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 :聚集。
  • 金张:指富贵人家。
  • 甲第:高大的宅第。
  •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借指宫门。
  • 日晏:日暮,天晚。
  • 琼楼:华美的楼阁。
  • 瑶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音色清脆。
  • 吴娃:吴地的女子,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 赵女:赵地的女子,也指美丽的女子。
  • 衡门:简陋的门,比喻贫寒之家。

翻译

在长安全盛时期,城墙坚固且完好。十二条大道四通八达,四方的人们聚集于此,衣冠楚楚。富贵人家的公子们,锦衣华服映衬着红润的面庞。高大的宅第直插云霄,车马络绎不绝,堵塞了城门。鸡鸣时分,朝臣们匆匆赶往宫门,天色已晚才离开朝堂。华美的楼阁中举行着盛大的宴会,清脆的瑶瑟声响起。吴地和赵地的美女们,舞姿如凤鸾般妙曼。也知道在简陋的门下,士人们难免饥寒交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通过对比富贵人家与贫寒士人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阶级差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金城高且完”、“甲第连云霄”等,形象地勾勒出了城市的繁荣与贵族的奢华。同时,通过“衡门下,士不免饥寒”的描写,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关注和批判。整首诗既是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

童冀

明浙江金华人,字中州。洪武时征入书馆。与宋濂、姚广孝等相唱和。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以罪死。有《尚絅斋集》。 ► 3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