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丁通判

早擢巍科立要津,复承恩命倅南闽。 寸心清夺冰壶月,一气嘘回寒谷春。 辽海不堪仙鹤去,棠阴空见碧苔新。 黎元借寇今无地,惆怅西风泪满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巍科:高大的山峰。
  • 要津:重要的渡口。
  • :副职。
  • 南闽:指福建南部。
  •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清白。
  • 嘘回:吹拂使回春。
  • 寒谷:寒冷的山谷。
  • 辽海:辽阔的海洋。
  • 仙鹤:神话中的仙鸟。
  • 棠阴:棠梨树的阴影。
  • 碧苔:绿色的苔藓。
  • 黎元:百姓。
  • 借寇:借用敌人的力量。
  • 惆怅:忧伤。

翻译

早年便在巍峨的山峰上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后来又受到恩宠,被任命为福建南部的副职。他的心灵清澈如冰壶中的月光,他的气息吹拂着,使寒冷的山谷回春。辽阔的海洋再也看不到仙鹤飞翔,棠梨树下的阴影中,绿色的苔藓依旧新鲜。百姓们希望借用他的力量,但现在已无处可寻,我站在西风中,泪水湿透了手巾。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丁通判早年成就和后来境遇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惋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巍科”、“冰壶月”、“寒谷春”等,展现了丁通判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能。后两句则通过“辽海”、“棠阴”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其逝去后留下的空虚和哀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丁通判一生的高度赞扬和深切怀念。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