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居六咏为河南方伯丰公庆赋水环碧带

藕池秋夜静沉沉,月上层霄分外明。 影透青苹游鲤散,光临红蓼睡鸥惊。 金波荡漾微风度,玉鉴澄涵碧水平。 对此想应心有契,月同皎洁水同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层霄(céng xiāo):高空,云霄。
  • 青苹(qīng píng):一种水生植物,即浮萍。
  • 红蓼(hóng liǎo):一种水边生长的植物,蓼科蓼属,花色红艳。
  • 金波:指月光在水面上的反射,波光粼粼的样子。
  • 玉鉴(yù jiàn):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 澄涵(chéng hán):清澈涵养,形容水清澈且深邃。
  • 碧水:清澈的绿色水面。

翻译

秋夜的藕池静谧深沉,月亮升至高空,显得格外明亮。月光穿透青苹,游动的鲤鱼四散,光芒照在红蓼上,惊醒了沉睡的鸥鸟。金色的波光在微风中荡漾,玉一般平静的水面清澈深邃,碧绿的水波平静。面对这样的景象,想必心中有所共鸣,月亮与水都同样皎洁清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藕池的静谧美景,通过月光与水面的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上层霄”、“影透青苹”、“光临红蓼”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水景图。尾联“对此想应心有契,月同皎洁水同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心灵上的契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