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长蘅北上二首
送子复行役,前期登北固。
焦岭宜终宵,江光洗月露。
挹彼万里流,话此两歧路。
郡郭未可越,圆景已盈度。
虎山亦清绝,心赏谐远慕。
离从自少欢,陈迹况多故。
昔游矜红颜,双领俄被素。
悠悠百年间,徒为俗所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蘅:李长蘅,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行役:因公务或战争而旅行。
- 北固: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
- 焦岭:地名,位于北固附近。
- 终宵:整夜。
- 挹(yì):舀取。
- 两歧路:两条分叉的路,比喻人生的选择。
- 郡郭:城墙,这里指城墙内的区域。
- 圆景:满月。
- 虎山:地名,可能位于北固附近。
- 心赏:心中欣赏。
- 离从:离别。
- 陈迹:过去的痕迹。
- 矜(jīn):自夸。
- 双领:双鬓。
- 被素:变白,指头发变白。
- 悠悠:长久。
- 徒为:白白地。
翻译
送你再次踏上旅途,我们一同登上北固山,期待着前方的路程。焦岭的夜晚最适合沉思,月光和江水洗去了夜露。我们舀取那万里江流的水,谈论着人生的两条不同道路。虽然还未越过城墙,但满月已经高挂天空。虎山的景色也极为清幽,心中的欣赏与远方的向往相和谐。离别总是少有欢乐,更何况还有许多过去的痕迹。曾经自豪的红颜,如今双鬓已白。在这漫长的百年间,我们只是被世俗所误。
赏析
这首诗是程嘉燧送别朋友李长蘅北上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北固山、焦岭、江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深思。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红颜”变“白”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