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里渡口候林伯乔舟不至

· 黄衷
倚楫联樯上下滩,棹歌声入小长干。 回看独泛仙踪渺,谁念同游客思阑。 远水人归空野渡,古祠龙去有荒坛。 雨馀更向孤蓬望,几点渔灯逼暮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濛里: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划船用的桨。
  • 联樯:船只并排停靠。
  • 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 小长干:地名,古代南京的一个地区。
  • 仙踪:仙人的踪迹,这里指林伯乔的船只。
  • 客思阑:客人的思绪渐渐消退。
  • 野渡:荒凉的渡口。
  • 古祠:古老的祠堂。
  • 龙去:比喻林伯乔的船只已经离去。
  • 荒坛:荒废的祭坛。
  • 孤蓬:孤独的船帆。
  •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翻译

船只并排停靠在上下滩,船夫的歌声飘入小长干。回头望去,独自泛舟的仙踪已渺不可寻,有谁会想起同游的客人思绪渐消。远处的水面上,人们归去,只剩下空旷的野渡;古老的祠堂旁,龙已离去,留下荒废的祭坛。雨后,我更向孤独的船帆望去,几点渔灯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寒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濛里渡口等待友人林伯乔的船只,却不见其踪影的情景。诗中通过“仙踪渺”、“客思阑”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等待不至的失落。后两句通过对“空野渡”、“荒坛”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孤寂和凄凉的氛围。最后,“渔灯逼暮寒”一句,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