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寺

· 黄衷
泳日沧波面面赊,想从鳌背驻灵槎。 阴晴尽借渔人景,云水偏宜野衲家。 月镜东西浮殿壁,风帆下上掠窗纱。 文溪精舍随长劫,梦寐仪形鬓早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泳日:指太阳在海面上映照出的光芒。
  • :远,遥远。
  • 鳌背:传说中支撑天空的巨龟的背,这里比喻海面。
  • 灵槎:神话中可以乘之渡海的仙筏。
  • 阴晴:天气的阴暗与晴朗。
  • 渔人景:渔民所见的海景。
  • 野衲家:指隐居在野外的僧侣。
  • 月镜:比喻月亮,形容其明亮如镜。
  • 风帆:船上的帆,借指船只。
  • 文溪精舍:指文人隐居的精巧居所。
  • 长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
  • 仪形:指人的形象或仪态。
  • 鬓早华:指鬓发早白,形容岁月流逝。

翻译

太阳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映照出远方的光芒,我梦想着能停留在海面上,仿佛站在神话中支撑天空的巨龟背上,乘坐着渡海的仙筏。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借用渔民所见的海景,云和水的美景最适合隐居在野外的僧侣。月亮如镜,从东西方向浮现在寺庙的墙壁上,风帆上下起伏,掠过窗纱。文溪边的精巧居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梦寐以求的形象已经老去,鬓发早已斑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海珠寺的宁静与超脱,通过太阳、海面、月亮、风帆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诗中“泳日沧波面面赊”展现了海面的辽阔与日光的灿烂,“阴晴尽借渔人景”则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欣赏。结尾的“文溪精舍随长劫,梦寐仪形鬓早华”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