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与石塘论学

· 黄衷
曾于邹鲁想多贤,至道从天辨后先。 静胜高禅修白业,专同玄客守丹田。 溯流何啻风千里,悬悟真看月一川。 隐几头颅惭潦倒,幸教鸣世属英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邹鲁:指孔孟之乡,即山东曲阜和邹县,这里代指儒家学问。
  • 至道:指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 静胜:指通过静修达到的胜境。
  • 高禅:高级的禅修。
  • 白业:佛教术语,指善业。
  • 玄客:指研究道家玄学的人。
  • 丹田:道家修炼术语,指人体中的一个重要能量中心。
  • 溯流:逆流而上。
  • 悬悟:突然的领悟。
  • 隐几:隐居。
  • 头颅:指自己。
  • 潦倒:失意,不得志。
  • 鸣世:显名于世。
  • 英年:年轻有为的时期。

翻译

曾经在孔孟之乡想象过许多贤人,最高的道理是在天命之后才能辨明的。通过静修达到高级禅修的胜境,专心与研究道家玄学的人一起守护丹田。逆流而上,不止千里风,突然的领悟就像看到满月照耀一川。隐居的自己感到惭愧和失意,幸好教导我显名于世的是在年轻有为的时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问的向往和对道家修炼的追求。诗中,“邹鲁”和“至道”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尊崇,而“静胜高禅”和“专同玄客”则展示了作者对道家修炼的实践和理解。后两句通过“溯流”和“悬悟”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学问和修炼上的努力和成就。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慨和对年轻时成就的庆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问修养和人生感悟。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