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月夕

· 杨慎
华清月华满,清都玄景开。 玉霜竟宇下,金波穿霤来。 鸿濛澄寒雾,缭垣静氛埃。 莲汤何窈窕,松岭亦崔嵬。 景灭集灵殿,声销按歌台。 繁华自当歇,芜没谁兴哀。 清光有今夕,欲去重徘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清:指华清宫,唐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 月华:月光。
  • 清都: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华清宫。
  • 玄景:幽深的景色。
  • 玉霜:比喻月光。
  • 竟宇:遍及整个天空。
  • 金波:金色的波浪,这里指月光在水面上的反射。
  • 穿霤:穿过屋檐的水流,这里形容月光如水流般穿透。
  • 鸿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形容夜色朦胧。
  • 澄寒雾:清澈的寒雾。
  • 缭垣:环绕的城墙。
  • 静氛埃:没有尘埃,形容环境清幽。
  • 莲汤:指华清宫中的莲花池。
  • 何窈窕:多么幽深美丽。
  • 松岭:松树覆盖的山岭。
  • 崔嵬:高大雄伟。
  • 景灭:景色消失。
  • 集灵殿:华清宫中的一座宫殿。
  • 声销:声音消失。
  • 按歌台:古代歌舞表演的台子。
  • 芜没:荒芜埋没。
  • 兴哀:产生哀愁。
  • 清光:清澈的光辉,指月光。
  • 重徘徊:再次徘徊。

翻译

华清宫的月光洒满大地,清幽的景色在宫中展开。 如玉的霜花遍布天空,金色的波浪穿透屋檐而来。 夜色朦胧中清澈的寒雾弥漫,环绕的城墙内没有尘埃。 莲花池多么幽深美丽,松树覆盖的山岭也高大雄伟。 集灵殿的景色已经消失,按歌台的声音也不再响起。 繁华自然会消逝,荒芜埋没谁会感到哀愁。 今夜的月光依旧清澈,我想离去却又再次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华清宫夜晚的静谧与美丽,通过对月光、寒雾、莲花池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宫殿的幽深与宁静。诗中“繁华自当歇,芜没谁兴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而结尾的“清光有今夕,欲去重徘徊”则流露出对这片景色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