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璧山

· 黄衷
最堪檐滴送歌声,五穗堂中乐五更。 秀句华霜交玉屑,新醅浓露注金茎。 松鳞阅世苍还古,石骨怜僧瘦且清。 满地绿阴春已暮,山林长愧负馀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檐滴:屋檐上滴下的水滴。
  • 五穗堂:一个特定的场所名称,可能指一个有五个穗状装饰的堂屋。
  • 五更: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辰,五更即指天快亮的时候。
  • 秀句:优美的诗句。
  • 华霜:比喻诗句如霜花般美丽。
  • 玉屑:比喻诗句的精炼和珍贵。
  • 新醅:新酿的酒。
  • 浓露:比喻酒的醇厚。
  • 金茎:金制的酒杯。
  • 松鳞:松树的树皮,因其纹理似鳞片而得名。
  • 石骨:形容山石坚硬如骨。
  • 怜僧:同情僧人。
  • 瘦且清:形容僧人清瘦而精神。
  • 绿阴:绿树的阴影。
  • 春已暮:春天即将结束。
  • 负馀生:辜负了余下的生命。

翻译

屋檐滴水伴随着歌声,五穗堂中的欢乐持续到天明。 诗句如霜花般美丽,新酿的酒醇厚如浓露,盛在金杯中。 松树的树皮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山石坚硬如骨,同情那些清瘦的僧人。 绿树的阴影遍布大地,春天即将结束,我深感辜负了余下的生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通过屋檐滴水、五穗堂的欢乐、美丽的诗句和新酿的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诗中“松鳞阅世苍还古,石骨怜僧瘦且清”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僧人清苦生活的同情。最后两句“满地绿阴春已暮,山林长愧负馀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能充分利用生命的愧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