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
羲和运天晷,候虫和岁阴。
昔为莎鸡羽,今为蟋蟀吟。
感彼萧条节,动此栖迟心。
旅人在异乡,相思梦同衾。
登临一以眺,但见丘与岑。
清泠含广泽,悲商印遥林。
结轸还归来,当轩抚鸣琴。
幽兰久不奏,谁哉知此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
- 天晷:太阳的影子,这里指太阳。
-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
- 莎鸡:即纺织娘,一种昆虫。
- 蟋蟀吟:蟋蟀的鸣叫。
- 萧条节:指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
- 栖迟:游息,停留。
- 旅人:旅行在外的人。
- 同衾:同盖一被,指亲密无间。
-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
- 丘与岑:小山和山峰。
- 清泠:清澈凉爽。
- 广泽:广阔的水面。
- 悲商:悲伤的商调音乐。
- 遥林:远处的树林。
- 结轸:心情沉重。
- 当轩:对着窗户。
- 鸣琴:弹琴。
- 幽兰:一种香草,也指高雅的音乐。
翻译
羲和驾驭着太阳运行,候虫随着岁月的阴晴而变化。 曾经是莎鸡的羽翼,如今却是蟋蟀的吟唱。 感慨这凄凉的季节,触动了这游息的心思。 旅人在异乡,相思的梦里同盖一被。 登高远眺,只见小山和山峰。 清澈凉爽的水面映着广阔的泽国,悲伤的商调音乐在远处的树林中回响。 心情沉重地归来,对着窗户弹琴。 幽兰般高雅的音乐久未演奏,谁又能知晓这其中的音韵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通过候虫的变化和旅人的相思,表达了时光流转与人生孤独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羲和、候虫、莎鸡、蟋蟀等,构建了一幅秋日的画卷。后半部分通过登高望远和弹琴抒怀,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