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二十首

绝学向千载,洙泗流日分。 糟粕非真传,空有典与坟。 爝火当耀日,杯水救车薪。 龙德如正中,利见一大人。 但恐江水深,欲从道无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洙泗(zhū sì):指洙水和泗水,古代流经鲁国的两条河流,常用来代指鲁国或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 糟粕(zāo pò):指酒糟和豆渣之类的东西,比喻事物的粗劣无用部分。
  • 爝火(jué huǒ):小火把。
  • 车薪(chē xīn):指装满柴草的车。
  • 龙德:比喻圣人的德行。
  • 利见一大人:指遇到一位伟大的圣人或领袖。

翻译

绝妙的学问已经失传了千年,洙泗的流水也日渐分流。 那些流传下来的只是无用的糟粕,并非真正的传承,徒留下典籍和古墓。 小小的火把在阳光下显得微不足道,一杯水怎能救得了满载柴草的车? 圣人的德行如同正午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遇到一位伟大的领袖是何等的幸运。 只怕江水太深,想要追随大道却无从下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学问失传的遗憾和对真正传承的渴望。诗人通过比喻和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学问和圣人德行的珍贵,以及追随大道的困难。诗中“洙泗流日分”寓意着儒家文化的衰微,“糟粕非真传”则批判了当时流传的学问并非真正的精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