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模仿。
- 陶徵君: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仲淹:指王通,隋末唐初的儒家学者,教育家,思想家。
- 麟出非其时:比喻贤才出现于乱世。
- 上策不见收:指王通的治国策略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
- 由然:自然而然。
- 河汾:指黄河与汾河流域,王通在此讲学。
- 斯文:指文化,文明。
- 知命:知晓天命,顺应自然。
- 尽性:充分发挥人的本性。
- 中说书:指王通的《中说》,又称《文中子》。
- 周公:周朝的著名政治家,儒家推崇的圣人之一。
- 诋讥:诋毁和讥讽。
翻译
模仿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
王通生于隋朝,如同麒麟出现在不适宜的时代。 他的治国良策未被采纳,自然而然地与世俗告别。 在黄河与汾河流域讲学,文化的传承就在这里。 知晓天命所以无忧,发挥本性我还有什么疑惑。 《中说》这本书真是伟大,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 对于那些诋毁和讥讽,我感到心痛,希望能追随你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是对王通生平的致敬,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其不被时代所理解的遗憾,以及对其学说和人格的崇敬。诗中“麟出非其时”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王通生不逢时的境遇。后文通过对《中说》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王通学说的价值和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