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曲

· 杨慎
我渡烟江来瘴国,毒草岚丛愁箐黑。 忽见新梅粲路傍,幽秀古艳空林色。 绝世独立谁相怜,解鞍藉草坐梅边。 芬蒀香韵风能递,绰约仙姿月与传。 根地锦苔迷蚁缝,树杪黄昏摇鸟梦。 飘英点缀似留人,顾影徘徊若相送。 焦桐椽竹亦何心,中郎一见两知音。 谁谓南枝无北道,愿谱金徽播玉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江:即烟雾缭绕的江水。
  • 瘴国:指瘴气弥漫的地方,多指南方湿热地区。
  • 毒草岚丛:毒草,指有害的植物;岚,山间的雾气;丛,丛生的植物。
  • :(jīng),指竹林。
  • :鲜明、灿烂的样子。
  • 幽秀:幽静而秀美。
  • 绝世独立:形容非常独特,与众不同。
  • 芬蒀:芬芳馥郁。
  • 绰约:柔美、婉约的样子。
  • 根地锦苔:根部的地面上长满了锦绣般的苔藓。
  • 树杪:树梢。
  • 飘英:飘落的花瓣。
  • 焦桐椽竹:焦桐,指烧焦的桐木,常用来比喻悲伤的心情;椽竹,指屋檐下的竹子。
  • 中郎: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金徽:指琴上的金属标志,代指琴。
  • 玉琴:对琴的美称。

翻译

我渡过烟雾缭绕的江水,来到了瘴气弥漫的南方,这里毒草丛生,雾气蒙蒙,竹林显得阴暗。忽然间,我看到路边绽放的新梅,它们在空旷的林中显得幽静而秀美,古朴而艳丽。这绝世的美景,有谁会来怜爱呢?我解下马鞍,坐在梅树旁,享受着梅花的芬芳,风儿传递着它的香气,月光则映照出它柔美的姿态。

梅树根部覆盖着锦绣般的苔藓,树梢上的黄昏时分,鸟儿在梦中摇曳。飘落的花瓣似乎在挽留行人,它们在梅树旁徘徊,仿佛在送别。这梅花的美丽,就像烧焦的桐木和屋檐下的竹子一样,触动了我的心弦。我,作为一位中郎,一见这梅花便知音,谁说南方的梅花没有北方的道路,我愿意用琴声来传唱它的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南方瘴气之地偶遇梅花的情景,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诗中“新梅粲路傍,幽秀古艳空林色”一句,既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后文通过“飘英点缀似留人,顾影徘徊若相送”等句,进一步以梅花的飘落象征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感深沉而含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