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羲亭访予高峣宿毛氏萃芳园夕归

· 杨慎
坐对仙峦暝,归防竹径幽。 玄亭虽寂寞,清话且淹留。 书足挥毫兴,宵添秉烛游。 游仙何必赋,即此是丹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峦(xiān luán):仙山,指美丽的山峰。
  • (míng):黄昏,傍晚。
  • 竹径(zhú jìng):竹林间的小路。
  • 玄亭(xuán tíng):深邃的亭子,这里指刘羲亭。
  • 清话(qīng huà):清谈,高雅的交谈。
  • 淹留(yān liú):停留,逗留。
  • 秉烛游(bǐng zhú yóu):手持蜡烛夜游,形容夜间的游玩。
  • 丹丘(dān qiū):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翻译

面对着仙境般的山峦,直到黄昏降临, 归途中担心竹林小径的幽深。 虽然玄亭显得有些寂寞, 但我们清雅的交谈让这里变得温馨,愿意停留。 笔墨足以激发创作的兴致, 夜晚更增添了手持蜡烛游玩的乐趣。 游历仙境何必再写赋, 这里就是如丹丘般的美好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高峣的刘羲亭相聚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诗中“仙峦”、“竹径”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自然美景,而“清话”、“秉烛游”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结尾的“丹丘”比喻,更是将这种美好时光和地点提升到了仙境般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