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赈

· 黄衷
南湖北堰漫风埃,野落山樊燕不回。 何处画图当御献,已无邻粟泛舟来。 忧勤每问青州策,宴暇真忘浙水杯。 独奉一函宽恤诏,千仓亲许百城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发赈(fā zhèn):发放救济物资。
  • 南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北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漫风埃:风沙弥漫。
  • 野落:荒野。
  • 山樊:山中的篱笆,指偏远山区。
  • 燕不回:燕子不回来,指春天燕子不归,暗示荒凉。
  • 画图:此处指地图或图画。
  • 御献:献给皇帝。
  • 邻粟:邻国的粮食。
  • 泛舟:乘船。
  • 青州策:青州的政策,青州为古地名,此处指地方政策。
  • 宴暇:闲暇时的宴会。
  • 浙水杯:浙江的酒杯,指浙江的美酒。
  • 宽恤诏:宽大赦免的诏书。
  • 千仓:指大量的粮仓。
  • 百城:指许多城市。

翻译

南湖和北堰之间风沙弥漫,荒野和山中的篱笆间燕子都不回来。哪里的画图被献给了皇帝,已经没有邻国的粮食乘船而来。忧虑勤劳时常询问青州的政策,闲暇时的宴会真的忘记了浙江的美酒。独自奉上一封宽大赦免的诏书,亲自允许打开千仓,让百城都能得到救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通过“南湖北堰漫风埃”和“野落山樊燕不回”等句,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荒凉。诗中“何处画图当御献”一句,暗示了政治的腐败和无能,而“已无邻粟泛舟来”则反映了国家的困境。后两句“独奉一函宽恤诏,千仓亲许百城开”则表达了诗人对宽大赦免政策的期待和对民众救济的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