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松楼玉上人歌和张坦斋韵

上人风度温如玉,况复文雅超凡俗。 闭户翻经戒行修,登堂见客容仪肃。 有时泚笔临古书,有时引水浇新竹。 或从泉石共徜徉,或与云月相追逐。 老予借榻两经春,青眼相看情愈笃。 校书永昼每烹茶,酌客清宵频剪烛。 同袍幸有坦斋翁,时听清吟散烦燠。 上人亦学参诗禅,讲论时时见心曲。 修纂于今已毕功,分手将归故山麓。 短歌一阕写离怀,回首南山烟树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泚笔:用笔蘸墨。泚(cǐ),蘸。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烦燠:烦闷燥热。燠(yù),热。
  • 参诗禅:参悟诗歌的禅意。
  • 修纂:编纂、修订。

翻译

上人的风度温和如玉,更不用说他的文雅超越了凡俗。他闭门研读经书,修行戒律,登堂见客时仪态庄重。有时用笔蘸墨临摹古书,有时引水浇灌新竹。有时与泉石共游,有时与云月追逐。我借住在此已有两个春天,上人青眼相看,情感愈发深厚。在漫长的午后校对书籍时常烹茶,在清冷的夜晚频频剪烛与客共饮。幸好有坦斋翁这样的同道,时常听到他的清吟,驱散了烦闷。上人也学习参悟诗歌的禅意,讲论时常见到他的内心世界。编纂工作现已完成,即将分手回到故山的山麓。我写下这首短歌表达离别之情,回首南山,只见烟树苍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上人形象,通过对其日常修行、读书、交友等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上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泚笔临古书”、“引水浇新竹”等细节,生动地传达了上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结尾的离别之情,以南山烟树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离愁的绵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上人高尚品格的赞赏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