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铃语吟风:铃声在风中响起,仿佛在吟唱。
- 寂梵音:寂静的佛教音乐。
- 塔灯擎月:塔上的灯火高悬,如同托起月亮。
- 盂兰:佛教节日,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
- 三昧:佛教术语,指禅定境界,心无旁骛的状态。
- 天竺:古印度别称。
- 昙花:佛教中象征短暂的花,常用来比喻生命的无常。
- 五阴:佛教术语,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色、受、想、行、识。
- 雁沼:雁池,指雁群栖息的湖泊。
- 星宿海:星辰聚集的海洋,比喻星光璀璨。
- 鹫峰:指印度灵鹫山,佛教圣地。
- 火珠林:火珠般的树林,形容灯火辉煌。
-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光明藏:佛教中指极乐世界的宝藏,象征无尽的光明和智慧。
- 中华池布金:指中国的佛教寺庙,池中布满金色的装饰,形容其富丽堂皇。
翻译
铃声在风中吟唱,寂静的佛教音乐回荡,塔上的灯火高悬,如同托起明亮的月亮。盂兰盆节吉祥的草木生长,象征着禅定的三昧境界,古印度的昙花飘散,象征着构成人的五种要素。雁群栖息的湖泊仿佛星光璀璨的海洋,灵鹫山上的景象如同火珠般的树林。虽然西方极乐世界被说成是光明的宝藏,但何尝比得上中华的佛教寺庙,池中布满金色的装饰,更显富丽堂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元节夜晚在开福寺观赏灯塔的景象,通过丰富的佛教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节日的祥和与寺庙的庄严。诗中“铃语吟风寂梵音”和“塔灯擎月净高深”等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元素,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结尾的对比,既表达了对中华佛教文化的自豪,也体现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古诗二首 》 —— [ 元 ] 陈镒
- 《 丁巳中元过济上同友人户部主政袁民悦饮南池次鹅湖公壁间韵 》 —— [ 明 ] 黄廷用
- 《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七 》 —— [ 明 ] 李东阳
- 《 次韵和集贤李博士中元日见寄 》 —— [ 宋 ] 杨亿
- 《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 》 —— [ 宋 ] 王迈
- 《 台俗七月十五日为盂兰会至夜分放水灯为纪以诗 》 —— [ 清 ] 熊学鹏
- 《 庄中元旦 》 —— [ 明 ] 张嗣纲
- 《 武陵道中元日自叹 》 —— [ 宋 ] 项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