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阊(chāng):苏州的金门和阊门,代指苏州。
- 茆屋(máo wū):茅屋。
- 谈空:谈论佛教义理。
- 化城: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
- 秋萍:秋天的浮萍。
翻译
一幅描绘山光的画卷铺满了白色的屏风,多谢您与我一样有着如云似水般的闲情逸致。 不必特意结社建造茅屋,已经能感受到谈论佛理时那如拥化城般的境界。 千树被傍晚的云朵遮住了鸟儿飞行的道路,半塘寒冷的池水浸润着秋天的浮萍。 在华阳此次分别后将如同梦境一般,不知哪一年我们才能再次共同在明月下相忆。
赏析
这首诗以一幅山光画作为引,表达了诗人与道兄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分别的不舍。诗中通过描写山光、水云、茆屋、化城、鸟道、秋萍等自然景象和佛教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首联表达了对道兄的感激之情,以及彼此共同的情趣;颔联则体现了对佛理的探讨和追求;颈联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感;尾联则抒发了分别后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富有禅意。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詶金其相二首 》 —— [ 明 ] 释今无
- 《 寄鲁岂凡明府 》 —— [ 明 ] 释今无
- 《 寿苏盐宪商卿 》 —— [ 明 ] 释今无
- 《 西石岩 》 —— [ 明 ] 释今无
- 《 入肇庆峡 》 —— [ 明 ] 释今无
- 《 蛋妇 》 —— [ 明 ] 释今无
- 《 喜潘明府澹庵至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九月杪予从江宁入句曲晤林明府仅人因得接黍谷钱中丞之欢同寓崇明寺畅谈捧腹已成三日夕之乐十月朔二鼓别归邻院而宿夜梦与中丞凭高俯视见有搅绵花者梦中幻境其花蒙茸如海风撼浪予谓中丞曰可共作搅绵花诗何如中丞诺之予遂先成二句曰却似白云生谷口还如泻水置平川及旦林紫君相过因与中丞同早饭王大席陈南浦俱在焉饭后相与步城头揽郭外秋色而凭高之意遂忆梦中因语中丞中丞索予续成欲和同游者各属一章即以此为相逢剪拂投赠之雅什也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