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士星卿

事事伤心岁月长,山河破碎失家乡。 独支鹤骨倍青冢,难抱龙髯问玉皇。 城内官街如隔世,村边孝帽晒斜阳。 檐前乌鹊频频噪,喜见蟠桃熟渐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卿:用在人名中,无实际特别意义。
  • 鹤骨(hè gǔ):指仙道者的骨相,也可形容人清瘦的样子,这里或暗指坚守高洁品质。
  • 青冢(qīng zhǒng):这里指王昭君的墓,这里象征着忧愁、悲惨的境遇。
  • 龙髯(lóng rán):本指皇帝的胡须,后用以指代皇帝。
  • 玉皇: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这里暗指朝廷、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孝帽:戴在头上的孝布,表示居丧。

翻译

事事都让人伤心,岁月如此漫长,山河破碎,失去了家乡。 独自保持着清瘦如鹤骨般的身姿,却难以怀抱希望去询问玉皇(朝廷)。 城内的官街如同隔世一般遥远,村边戴着孝帽的人们,孝帽在斜阳下晾晒。 屋檐前的乌鹊频繁地鸣叫,高兴地看到蟠桃渐渐成熟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河破碎、人民困苦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未来的一丝期待。 首联“事事伤心岁月长,山河破碎失家乡”,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伤和对家乡沦陷的悲痛,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 颔联“独支鹤骨倍青冢,难抱龙髯问玉皇”,用“鹤骨”形容自己的清瘦和坚守,用“青冢”象征悲惨境遇,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朝廷的失望。 颈联“城内官街如隔世,村边孝帽晒斜阳”,通过描写城内官街的陌生和村边孝帽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尾联“檐前乌鹊频频噪,喜见蟠桃熟渐香”,乌鹊的噪叫和蟠桃的成熟形成对比,前者或许象征着混乱的现实,而后者则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