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时茂澄碧览翠二楼

· 顾清
越水吴山指顾中,虚檐百尺卧元龙。 都将宇宙清明气,散入江湖礧磈胸。 天末鸟飞云淡淡,海门烟散树重重。 若为借得湘妃瑟,鼓向江南十二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顾:手指目顾,形容极其容易。
  • 虚檐:凌空的屋檐。
  • 百尺:形容楼之高。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此泛指豪杰之士。
  • 礧磈(léi wěi):石块,比喻胸中积郁不平之气。
  •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湘妃瑟:湘妃所弹之瑟。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妃,舜死后,二妃悲痛,泪染于竹,成为湘妃竹,她们的泪也成为湘水之神,常鼓瑟以抒哀怨之情。
  •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

翻译

越过的江水和吴地的山峦尽在指顾之间,那高高耸立的百尺楼檐下,卧着如同元龙一般的豪杰之士。 仿佛将整个宇宙间的清明之气,都散布到了这江湖之间,也融入了我那积郁不平的胸怀中。 天边鸟儿飞过,白云淡淡,海口的烟雾渐渐消散,树木重重叠叠。 倘若能借到湘妃的瑟,我定要在江南的十二峰上弹奏一番。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上澄碧览翠二楼后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越水吴山”“虚檐百尺”“卧元龙”等形象,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和广阔的视野。颔联将宇宙的清明之气与江湖的礧磈胸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抱负。颈联描绘了天末鸟飞、海门烟散的景象,画面开阔而富有意境。尾联借用湘妃瑟的传说,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江南十二峰上抒发情感的愿望,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整首诗意境雄浑,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