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馀干徐仲敏高克诚二良友兼赠彦明原祐丙午之夏余寓于越与二公相知及己未岁忽彦明原祐相过彦明则克诚之弟原祐则仲敏之子也
注释
- 于邑(yū yì):短气的样子。
- 徂(cú):往,去。
- 劬(qú):勤劳,劳苦。
- 濩落(huò luò):沦落失意。
- 鳣堂(zhān táng):讲堂。
翻译
我过去来到华原,正赶上战乱刚刚平定。艰难曲折地寻找家室,垂头丧气地返回旧居。那时正是盛夏,白天漫长,暑气还未消散。问路河流却没有船只,想问道途却没有车辆。在山民家稍作休息,这样愉快地度过了二十多天。南方有一位高尚的士人,最先选择了像王翰那样的居所。早晚相互往来,情义高尚,心意勤恳。云篷有个贤能的孙子,万卷书籍藏在家中。时常来问候相聚或分别,诗酒相伴仍能相互娱乐。高大的松树形成了夏天的树荫,众多树木枝叶繁茂。欢声笑语中时间流逝,交往情谊如金石般坚固。没想到在旅居期间,能见到这样像巢父和许由一样的隐士。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四年,时光匆匆,岁月流逝。一片云彩隔开了音讯,长久地缺失了书信和问候。想必他们怀念旧情的心,怎能不长久地叹息呢。两地的人都已白发苍苍,沦落失意真是变得迂腐了。高生还年轻,已经高兴地踏上了仕途。文化传承本是幸事,但免不了要奔波劳累。松树茂盛柏树也应该高兴,那是聪明的,而我这样是愚蠢的。郡斋雨刚刚停,天晴后在讲堂安坐。有客人忽然前来拜访,提起衣服问是谁呢。衣帽出自名门,众多文人雅士,文义兼备。交谈中得知他们的来历,使我的心病消除了。圣明的时代需要贤才,鄱阳是古代的名地。更何况有贤能的父兄,家世热衷于文学儒术。贫贱难道不快乐吗,荣华显达却有许多忧愁。行动和退隐在于任用和舍弃,与世界一同舒展和卷缩。努力啊两位君子,一定要学习宁武子和蘧伯玉。回到家要尽孝友之道,治理政事也应当如此。我观察圣贤的心境,到老了志向也不会改变。
赏析
这首诗是龚敩对自己的经历和与友人的交往的叙述,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战乱后寻找家室的艰难,以及在山家休息时的愉快。他还提到了与南州高士及其贤孙的交往,赞美了他们的情义、学识和品德。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两地分隔的感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对高生踏上仕途表示祝贺,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两位君子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以圣贤为榜样,无论在家还是为政,都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