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明三锡堂

· 顾清
春色河阳自满堂,明年豸绣接龙章。 南陔孝子无遗恨,昼日康侯并宠光。 林屋晚霞明曳綵,玉山晴翠落飞觞。 承恩此去应难计,庭树阶兰日夜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豸(zhì)绣: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 南陔(gāi):《诗经·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孝子相戒以养之义。后用为奉养父母之典。
  • 康侯:即周武王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称康侯。后常用以赞誉地方长官。
  • 綵(cǎi):同“彩”。
  • 曳(yè)綵:指拖着彩带,形容景象绚丽。

翻译

春天的景色使河阳的这个堂屋充满生机,明年穿着绣有獬豸的官服去接龙章(接受皇帝的诏令)。 孝顺的子女奉养父母没有遗憾,白天地方长官一并受到恩宠和荣耀。 林屋里的晚霞明亮得如同拖着彩带,玉山晴朗翠绿,在那里饮酒作乐,酒杯快速传递。 承受皇上的恩宠此去不知如何计量,庭院中的树和台阶上的兰草日夜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对周伯明三锡堂的赞美,以及对周伯明未来的美好祝愿。诗的首联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对明年的展望,展现出一种充满希望的氛围。颔联强调了孝道和地方长官的荣耀,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颈联以绚丽的晚霞和翠绿的玉山为背景,描绘了宴饮的欢乐场景。尾联则表达了对周伯明承恩受宠的祝福,以及堂前草木生长所象征的生机与繁荣。整首诗意境优美,用典恰当,语言流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