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徵伯之曲阜

· 顾清
远游君未曾,发轫便东鲁。 平生仰止心,一往了千古。 尼聃本通家,复此缔姻与。 岂徒升门堂,行且窥奥序。 君才自豪宕,云梦口吞吐。 兹行信天假,为尔辟襟宇。 冥搜穷日观,旷览极鳌屿。 必有浩荡辞,凌风振珩瑀。 念君千金躯,垂堂有前语。 圣言本非外,吾道足自取。 归哉慎勿迟,高堂念风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伯(zhǐ bó):对李徵伯的称呼
  • 发轫(fā rèn):启程,出发
  • 东鲁:原指春秋鲁国,后指山东兖州府
  • 仰止:仰慕,向往
  • 尼聃(ní dān):指孔子(仲尼)和老子(李聃)
  • 通家:指两家世代有交情
  • 姻与:指联姻的关系
  • 奥序:深奥的次序,这里指高深的学问
  • 豪宕(háo dàng):豪放洒脱
  • 云梦:古代大泽名,这里比喻李徵伯的才思像云梦泽一样广阔
  • 天假:上天给予的好机会
  • 襟宇:胸怀,胸襟
  • 冥搜:尽力寻找,搜集
  • 日观:泰山峰名
  • 鳌屿: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背负的仙山,此处指海中的岛屿
  • 珩瑀(héng yǔ):佩玉名,这里指美好的文章
  • 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

翻译

你从未有过远游,此次启程便前往东鲁。你平生怀着对往圣的仰慕之心,这一次出行或许就能了解千古的学问。孔子和老子本是世代通好的,如今你到了曲阜,又为此地增添了一段联姻的美事。你不只是登上他们的门堂,还将深入探究高深的学问。你的才华豪放洒脱,才思如云梦泽一般广阔,能随意吞吐。此次出行确实是上天赐予的好机会,为你开拓了胸怀和视野。尽力搜寻,登上日观峰,尽情眺望,到达海中的岛屿。你一定会写出气势磅礴的文章,像凌风一般振奋人心,如美玉般闪耀。念及你是千金之躯,要记得“靠近屋檐易有危险”的老话。圣人的言论原本并非外界强加,我们的道德准则足以从自身获取。归来吧,切不可迟缓,家中的高堂正挂念着你,担心你遭遇风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顾清送李徵伯前往曲阜时所作。诗的开头写李徵伯出发前往东鲁,表达了对他的远行的期待和对他追求学问的敬仰。接着提到孔子和老子,以及李徵伯到曲阜后将深入探究学问,显示出这次行程的重要意义。诗中对李徵伯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赞扬,形容他才思广阔,豪放洒脱。同时,作者也提醒他要注意安全,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后面几句则强调了圣人之言和自身道德的关系,以及希望李徵伯早日归来,家中高堂的牵挂。整首诗既有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又有对学问和道德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云梦口吞吐”“冥搜穷日观,旷览极鳌屿”等,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