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三春未得晴明候,此日初开江上云。
南浦烽烟悽未断,西樵山色尽平分。
呕哑尚觉渔能乐,潇洒应知鹤不群。
共有仲宣楼上意,书成词赋孰如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粮宪:对管理粮食官员的敬称。
-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这里指某个地方。(浦:pǔ)
-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这里指战火或战乱。(烽:fēng)
- 悽:同“凄”,悲伤,凄惨。(悽:qī)
- 呕哑:形容声音嘈杂。(呕:ǒu ; 哑:yǎ)
- 仲宣楼:当阳县城楼,为纪念东汉末文学家王粲(字仲宣)在荆州作《登楼赋》而建,后泛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翻译
整个春天都未能等到天气晴朗的时候,今日才初次看到江面上散开的云彩。 南浦那里的战乱凄惨的状况还未断绝,西樵山的美好山色却能全部被看到。 那嘈杂之声仍能让人觉得渔夫是快乐的,那洒脱的姿态应知道仙鹤是与众不同的。 大家都有如同王粲在仲宣楼上的那种心意,可是写成词赋的话谁又能比得上您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以及作者的一些感受。诗的首联以春天久未放晴,今日云开作引,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初现希望的氛围。颔联通过南浦的战乱未断和西樵山的山色平分,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了世间的不平静与美好景色的并存。颈联中渔夫的快乐和仙鹤的不群,体现了作者对不同生活态度的观察和思考。尾联则以仲宣楼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词赋才华的赞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钦佩,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