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岭

翠盖棱棱欲待谁,涧前岩畔自相宜。 常因薄暮寻孤韵,独倚高林寄远思。 声里每惊风度早,影边休恨月来迟。 春花莫竞催芳草,寒壑还应雪后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盖:指形如车盖的绿叶,这里代指松树树冠。(“盖”读“gài”)
  • 棱棱:形容物体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松树树冠的高耸。(“棱”读“léng”)
  • 孤韵:独特的音韵、韵味,这里指美妙的自然之声。
  • 远思:悠远的思绪、思考。

翻译

那翠绿的树冠高耸着像是在等待谁呢,在山涧前、岩石畔,它自然地与之相适宜。常常在傍晚时分去寻找那独特的韵味,独自倚靠在高大的树林中寄托悠远的思绪。 风声中常常惊讶风来得这般早,树影旁不要怨恨月光来得迟。春天的花朵不要竞相催促芳草生长,寒冷的山谷还应该在雪后才被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松岭的景色,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诗的首联通过描写松树的形态和所处的环境,展现出其独特的风貌。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薄暮时分于松林中寻找自然之韵,寄托情思的情景。颈联从风声和树影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氛围,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和自然变化的感悟。尾联以春花和芳草、寒壑为喻,传达出一种对事物发展有其自然规律的理解,不必急于一时的寓意。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时光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