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

那堪回首望金微,路断龙堆鹤语稀。 兔魄蚀云还有影,霜威侵树竟无枝。 吟残白雪疑难老,葬得青山不当归。 我亦雄心近消歇,空为儿女泪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金微:jīn wēi)
  • 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在新疆罗布泊附近,这里泛指塞外沙漠之地。(堆:duī)
  • 兔魄:月亮的别称。(魄:pò)
  • 霜威:寒霜肃杀的威力。

翻译

实在是不能忍受回首遥望那遥远的金微山,道路阻断,塞外沙漠中仙鹤的鸣叫也变得稀少。 月亮被云彩遮蔽仍有影子,寒霜的威力侵蚀树木,竟然让树木连枝条都没有了。 吟唱完白雪诗篇也难以阻止衰老,埋葬在青山之中也不算是归来。 我那曾经的雄心壮志也近乎消歇,只是徒然为了儿女之事泪湿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首联通过“那堪回首望金微,路断龙堆鹤语稀”,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路途的艰难阻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颔联“兔魄蚀云还有影,霜威侵树竟无枝”,以月被云遮仍有影、树被霜侵而无枝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脆弱。颈联“吟残白雪疑难老,葬得青山不当归”,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无法回归的感慨。尾联“我亦雄心近消歇,空为儿女泪沾衣”,则抒发了诗人雄心壮志的消磨以及为儿女之事而悲伤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