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嗣昭太守复任雄州

居心本纯和,所用唯天真。 福德天自与,其权不在人。 风雨有时晦,星月无比伦。 嗟哉凌江守,一岁受艰辛。 赋诗养端默,纵奕运精神。 忽睹纶綍光,锁钥仍北宸。 揽云驱熊轼,隼旟动行尘。 父老识旧官,抚摩识吾民。 上下相孚洽,二邑流深春。 始知天道近,励节为贤臣。 龚黄有足称,所贵勉于仁。 静坐梅花署,幽香可独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心:存心,怀着某种念头(多用于贬义)。这里指内心。
  • 纯和:纯朴平和。
  • 天真: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
  • 福德:福分和德行。
  • 天自与:上天自然会赐予。
  • 纶綍(lún fú):帝王诏书。
  • 锁钥:喻指在军事上相当重要的地方。
  • 北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 熊轼: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 隼旟(sǔn yú):画有隼鸟的旗帜。常用以指地方长官。
  • 孚洽:谓使和洽悦服,信从。

翻译

他的内心本就纯朴平和,所运用的只是那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福分和德行是上天自然赐予的,这权力并不在人自己手中。 风雨有时会昏暗,星月却无比伦比。可叹啊这位凌江的太守,一年来受尽了艰辛。 作诗修养端正静默,纵使下棋也能运展精神。忽然看到帝王的诏书之光,重要之地的雄州仍需他去掌管。 他揽云驱车,旗帜飘动带动起前行的尘土。父老们认出了这位旧官,他安抚体恤我们的百姓。 上下相互信任融洽,两个城邑都流淌着深厚的春意。这才知道天道是接近的,激励自己的节操才能成为贤臣。 龚遂和黄霸足以被称赞,所珍贵的是努力践行仁德。静静地坐在梅花署中,那幽香可以独自亲近。

赏析

这首诗是对姚嗣昭太守复任雄州的赞美。诗的开头描述了姚嗣昭的品性纯和天真,认为福德是上天赐予的,强调了他的品德高尚。接着提到他过去一年在凌江担任太守时所经历的艰辛。随后,诗中描述了他接到复任雄州的诏书,以及他赴任时的情景。诗中还强调了他与百姓之间的良好关系,上下相孚洽,使得城邑充满春意。最后,诗人以龚遂和黄霸为例,赞扬姚嗣昭努力践行仁德,并表达了他在梅花署中享受幽香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姚嗣昭的赞美,表达了对仁德贤臣的敬仰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