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 刘基
铩羽畏高风,疲马厌长道。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 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 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 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 玄阴:深暗的样子,这里指深秋或冬季。
  • :希望。
  • :繁盛的样子。
  • 黄精:一种植物,根茎可入药,也可食用。
  • 石泉:山石中的泉水。

翻译

我像被摧落的羽毛一样,畏惧那高处的风,疲倦的马儿也厌倦了漫长的道路。深秋的阴暗催促着傍晚的到来,有什么东西能够不老去呢?我自知不是松柏那样的材质,怎敢希望比其他草木更出众。我登上山,面对流水,正好是晴朗的好日子。春天的芳香兰蕙繁盛,秋天的果实是栗子和稻米。黄精肥美可食用,石泉清澈可洗涤。那些虚荣的名声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放下心中的杂念才是真正的宝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铩羽畏高风,疲马厌长道”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而“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则进一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最后,“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则是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